下載中心
Download Center
安徽一日一技|林禽互益生態養殖技術
林下生態雞養殖是一種在林區自然環境中進行雞群養殖的模式,這種養殖模式能保證雞的生態性,實踐證明,在放牧兩年后,與對照區相比,放牧散養雞對各林區的林木胸徑沒有產生負面影響,值得推廣應用。
一、建設雞場和雞舍
林下生態雞的養殖,一般需要選擇在林間草地或者天然次生林附近。建設雞舍的位置應該隔絕污染源,保證養殖場地有充足的水源,且向陽背風,較易實現取水和排水。雞舍以及活動范圍的大小應該根據所養殖的雞只數量來決定,一般,兩個人可以養殖 2000 只左右的生態雞,雞舍的面積可以控制在 85m 2 左右。

雞舍內部,需要有較為充足的光線照射,具有較好的保溫效果,地勢也應該較高,具有較好的通風性,方便清潔消毒。生態雞的活動范圍應該根據 13m 2 /只來進行相應的規劃設計?;顒訄龅厮闹軕撚盟芰暇W或鐵絲網圍護起來,在網外可以挖出一圈50cm左右的深坑,這樣能有效實現排水防護。在活動場地內部,應該保證其平整度,然后根據雞數量來堆放相應的沙堆,為雞提供沙浴和采食。同時,在雞舍內應該設置棲架,為了節省成本可以安裝兩層棲架。在雞舍內放置充足的飲水和喂食器皿。
二、合理選擇雛雞
在進行雛雞選擇的時候,應該選擇具有較好防疫效果的孵化場,也可以在農村養殖戶中購買本地雞自然孵化的雞仔,然后根據相關的健康標準來對雞仔進行選擇??梢赃x擇具有整潔羽毛、腹部柔軟有彈性且大小適中、叫聲清脆、好動的雞仔,然后再將選擇好的雞仔運回育雛舍。在運輸過程中,要對雞仔進行定時檢查,避免雞仔因為環境不適應而生病,還要防止因為運輸被悶死或者壓死情況的發生。在雞仔被運輸回雞舍之后,要進行為期2周的隔離觀察,保證其是健康的狀況下在進行混養。
皖南地區可選擇品種主要有淮南麻黃雞、淮北麻雞、固始雞、皖南三黃雞等優質蛋肉兼用型土雞。這些本地雞都是適合放養的活潑好動、抗病力強、耐粗飼養、體型小,適合市場需求。亦有根據輕型雞和肉用雞兩者不同而有所側重選取。輕型雞勤快、愛動、活潑、有利于覓到天然食物、適應環境能力強,其缺點就是易丟失。肉用雞行動遲緩、不宜走遠、不易上樹、易管理,但覓食力不高。若把雞作為害蟲天敵引進林中放養,選擇以輕型雞為主。

三、生態雞放養管理
1.雛雞養殖管理
雛雞通常需要在舍內飼養 20d 左右,在進行放養之前,可以每天對其進行5次左右的放養,同時保證其有清潔充足的飲水量。在雛雞時期的生態雞,應該進行疫苗接種。當雛雞在舍內飼養 35d 左右,就可以試著在環境溫度下飼養,這樣能為之后的放養打好基礎。
2.生態雞放養管理措施
在進行生態雞的放養管理時,應該對天氣和溫度情況進行充分的關注,將喂養3周左右的雛雞放置活動場地進行放養,注意將雛雞和成雞分開放養,避免出現喙傷情況。

為了使雛雞的條件反射能力得到訓練,可以在放養的過程中使用固定的呼喚聲,這樣在之后山林放養中能有效召回雞群。在放養過程中,也可以使用母雞呼喚聲來一邊喂食一邊呼喚,在達到一定效果之后,雛雞就會跟著母雞走動。
在喂養雞群的時候,應該選擇天然無污染的人工飼料,飼料中避免添加化學成分,進而保證雞群的健康。在放養過程中,要做好防止雞群出現應激反應的管理工作,因為雞群應激情況的出現,會使其造成集體性的短暫性成長,更為嚴重的,會使雞苗生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防止雞群應激問題的出現,需要避免出現高溫應激和斷喙應激,可以在生態雞的日常吃食中加入適量的中草藥添加劑或者VC 來進行有效預防。
3.輪牧與誘導遠牧
林下生態養雞應進行分區輪牧,以合理利用牧草并減少對草地土壤的破壞。將放牧林果地用鐵絲網等劃區圍欄,最好是有 2 ~3個輪牧區,一塊地放牧 10 d 左右,再換至另一塊地,這樣輪流放牧,使雜草土地有充分的休養時間,若久不輪牧,會造成林果地土壤光禿板結。具體輪牧周期可根據草地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同時,在一個輪牧區,飼養員應適當將食槽放遠,不定點地更換飼槽位置,擴大雞在林下活動范圍與自由飲水,這樣既可使雞群最大限度地利用林果地的雜草及昆蟲資源,增加覓食量,也可避免雞群長期聚集在雞舍附近,造成聚集地的土壤板結。
四、總結
林下生態雞養殖,因為在前期的投入不大,也沒有較高的技術性要求,所以一般的養殖戶都可以選擇林下生態雞養殖。再加上,在養殖林下生態雞之后,養殖地的土壤肥力會得到提高,林業產量也會增加,使土壤理化特征得到優化,所以,林下生態雞養殖是較為值得推廣的林-禽養殖模式。
撰 稿 陳道斌,陳家輝(蕪湖市和君農業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上一篇:暫無內容
下一篇:關于養殖林下胡峰的關鍵技術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