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動態
Promotion dynamics
人民日報:林草行業先進模范積極投身美麗中國建設
春回大地,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黨支部書記、場長郭萬剛,一早就帶領職工壓起了草方格。郭萬剛是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道德模范,也是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中郭朝明的兒子。上世紀80年代,“六老漢”不甘家園被沙漠吞噬,聯戶承包治理八步沙。從1983年開始,郭萬剛子承父業,投身治沙造林。
如今的八步沙林場。(古浪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漢”這樣的當代愚公、時代楷模。要弘揚“六老漢”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奮斗精神,激勵人們投身生態文明建設,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為建設美麗中國而奮斗。
青山綿綿,草原莽莽。一個個林草行業先進模范,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上繼續建功立業,在美麗中國筑起一座座綠色豐碑。
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3.04%,城鄉人居環境不斷改善,總體上實現了由黃到綠、由綠到美的轉變。
“建起防護林后,風沙小多了!”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河東機場東邊的萬畝荒灘,成了“人民楷?!蓖跤械峦诵莺蟮男聭饒?,“這輩子我就干一件事——治沙造林,生命不息,治沙不止?!?/span>
王有德與職工一起在毛烏素沙地邊緣的沙丘上扎草方格。(新華社發)
王有德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原黨委書記、局長。面對風沙肆虐,王有德帶著職工造林治沙。夏天,頂著高溫推沙平地,挖坑種樹;冬天,為了搶抓樹苗灌冬水時機,日夜吃住在水渠邊……
憑著一股拼勁,他們沿毛烏素沙漠筑起了一道東西長47公里、南北寬38公里的綠色屏障,控制流沙近百萬畝。王有德帶領大家探索綜合治沙模式,實現了“沙漠綠、場子活、職工富”,為全國防沙治沙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沙漠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為了治沙,郭萬剛和八步沙林場的干部職工豁得出去。春天,為了趕進度,大家伙卷起鋪蓋住進沙窩,柴草搭個地窩鋪就睡,支口鍋燒水泡饃當飯吃。在一次次的碰壁中,大家不斷總結完善防沙治沙方法。一棵棵梭梭長新芽,一片片沙漠變綠洲,八步沙林場管護區內林草植被覆蓋率由不足3%提高到70%以上。
治理完八步沙,郭萬剛帶領大伙把腳步邁向了更偏遠、更艱苦的風沙口??茖W治沙、工程治沙大顯身手,截至目前,八步沙林場共完成治沙造林25.2萬畝,封育管護面積達43萬畝。
苦干、實干、科學干,先進模范們用汗水澆灌林草,用科學方法守護國土常青,神州大地上,一幅幅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美麗畫卷不斷鋪展。
天剛蒙蒙亮,山西省大同市左云縣張家場村,“時代楷?!?、河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張連印,已在山頭勞作。他的身后,樟子松、云杉連綿成片?!斑@些年,我就像照顧孩子一樣照看這些樹,30年是我的目標,我要種到88歲?!?7歲的張連印干勁十足。
王有德與職工一起在毛烏素沙地邊緣的沙丘上扎草方格。(新華社發)
王有德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原黨委書記、局長。面對風沙肆虐,王有德帶著職工造林治沙。夏天,頂著高溫推沙平地,挖坑種樹;冬天,為了搶抓樹苗灌冬水時機,日夜吃住在水渠邊……
憑著一股拼勁,他們沿毛烏素沙漠筑起了一道東西長47公里、南北寬38公里的綠色屏障,控制流沙近百萬畝。王有德帶領大家探索綜合治沙模式,實現了“沙漠綠、場子活、職工富”,為全國防沙治沙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沙漠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為了治沙,郭萬剛和八步沙林場的干部職工豁得出去。春天,為了趕進度,大家伙卷起鋪蓋住進沙窩,柴草搭個地窩鋪就睡,支口鍋燒水泡饃當飯吃。在一次次的碰壁中,大家不斷總結完善防沙治沙方法。一棵棵梭梭長新芽,一片片沙漠變綠洲,八步沙林場管護區內林草植被覆蓋率由不足3%提高到70%以上。
治理完八步沙,郭萬剛帶領大伙把腳步邁向了更偏遠、更艱苦的風沙口??茖W治沙、工程治沙大顯身手,截至目前,八步沙林場共完成治沙造林25.2萬畝,封育管護面積達43萬畝。
苦干、實干、科學干,先進模范們用汗水澆灌林草,用科學方法守護國土常青,神州大地上,一幅幅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美麗畫卷不斷鋪展。
天剛蒙蒙亮,山西省大同市左云縣張家場村,“時代楷?!?、河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張連印,已在山頭勞作。他的身后,樟子松、云杉連綿成片?!斑@些年,我就像照顧孩子一樣照看這些樹,30年是我的目標,我要種到88歲?!?7歲的張連印干勁十足。
近60年來,塞罕壩林場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圖為塞罕壩林海。(王龍 攝)
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
一年之計在于春?!皶r代楷?!?、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新年有了新目標?!敖衲晔橇謭鼋▓?0周年,我們要以二次創業為主線,打造新時代塞罕壩生態文明示范區?!绷謭鳇h委副書記、場長陳智卿介紹。
從1962年林場建場至今,幾代塞罕壩人扎根高原荒漠,營造起百萬畝人工林海,創造了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范例。進入新時代,塞罕壩人開始二次創業——力爭到2030年把森林覆蓋率提高到86%,讓森林生態系統更加健康優質?!耙淮擞幸淮说膿?。守好這片林子,讓它綠得更有質量,我們一定不辱使命!”陳智卿說。
多年不斷拓荒造林,林場所轄范圍內能種樹的地塊越來越少。塞罕壩人將土壤貧瘠、巖石裸露、蒸發快速的石質陽坡作為攻堅造林重點。山高坡陡路不通,機械無法作業,就用騾馱人背,靠著拼勁和韌勁,塞罕壩人攻堅造林10.1萬畝,造林成活率高達98%。
青山為證,很多林草先進模范馳而不息、久久為功,讓一座座荒山變綠,一個個沙丘止步,一條條河流變清,神州大地“顏值”不斷提高,“氣質”不斷提升。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這兩天,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定邊街道十里沙村盛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里,迎來了8頭小牛崽。因為擔心倒春寒影響,“七一勛章”獲得者、十里沙村黨總支原書記石光銀一頭扎進了養殖場。
石光銀在自己最早治理的“狼窩沙”林地里。(2020年5月30日新華社記者劉瀟 攝)
40多年來,石光銀帶領鄉親們治沙造林,在毛烏素沙漠南緣營造了一條長百余里的“綠色長城”,改變了“沙進人退”的境況。
治沙還要致富?!傲肿由鷳B效益好了,經濟效益也要上來,讓鄉親們能致富?!笔忏y說。過去種下的灌木林壽命短,石光銀帶領鄉親們開始二次造林,推廣新樹種,改造低產林。
種好“致富林”的同時,石光銀帶領鄉親們向多元經營要效益。通過推行“公司+農戶+基地”模式,他聯合1000多戶農戶,先后辦起了千畝樟子松育苗基地、千畝辣椒種植基地、百頭肉牛示范牧場、3000噸安全飼料加工廠等經濟實體,幫助鄉親們年人均收入過萬元。石光銀說:“接下來我要將治沙造林與鄉村產業振興進一步融合,讓鄉親們的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林草先進模范們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既要山青水綠,又要日子富裕。
廷·巴特爾不斷探索草原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結合點,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牧民增收的雙贏。圖為2020年6月4日,廷·巴特爾在牧場辛勤勞作。 (呼努斯圖 攝)
春風催新綠,植樹正當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向林草先進模范學習,馳而不息建設美麗中國,讓綠水青山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