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成果
Promotion results
冷涼地區云南紅豆杉人工幼林速生豐產栽培技術
成果簡介
一、成果主要內容及應用領域
針對珍稀瀕危樹種云南紅豆杉人工繁育及速生豐產栽培技術方面的問題,依托中央財政資金項目《麗江市林木良種繁育基地(紅豆杉采穗圃)建設》項目,主要在麗江海拔2000~2500米的冷涼地區進行紅豆杉速生豐產栽培研究,為珍稀瀕危樹種云南紅豆杉的保護及繁育提供關鍵技術。
二、成果主要創新點
(一)不同肥料種類施肥試驗。以云南紅豆杉生物量(單位:g)為評價指標,試驗腐殖土、羊圈肥、豬圈肥三種肥料對云南紅豆杉幼樹生物量增長的影響。三種有機肥肥力排序為:腐殖土﹥豬圈肥﹥羊圈肥﹥對照;
(二)同一肥料不同梯度施肥量試驗。分別為0.5kg/株,1kg/株,1.5kg/株和2kg/株共4個梯度的腐殖土施肥量試驗,各梯度施肥量肥力排序為:1.5kg/株組﹥2kg/株組﹥1kg/株組﹥0.5kg/株組﹥對照組;
(三)林糧間作試驗。通過在2420米的高海拔冷涼地區,林糧間作組云南紅豆杉生物量恒重的平均值為170g,高于對照組114.5g。間作方式明顯促進了云南紅豆杉生物量提高。
三、成果知識產權情況
該研究成果達到國內同類研究的先進水平,獲2010年度麗江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發表論文3篇;認定采穗圃基地1個。
四、經濟和社會效益情況
通過對4年生幼樹人工林的調查統計,平均利潤為588.5元/畝,隨著云南紅豆杉樹齡的增長,經濟效益還會逐年增加。而林糧間作方式的推廣應用,既促進云南紅豆杉幼樹生長,又增加豆類糧食收入,實現以短養長、推動產業發展。通過廣泛培育云南紅豆杉資源,為紅豆杉產業鏈延伸和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儲備,為社會提供充足的紫杉醇原材料,有利于降低紫杉醇藥物開發的原料成本并利于生物多樣性保護。
上一篇: 2021年度林木良種名錄一覽?|‘瑞蟠 21 號’桃
下一篇:珍貴樹種鐵刀木育苗造林技術